特朗普新关税正式生效,引起一片质疑和反对,对我国态度变了

Connor 火必交易所 2025-08-04 1 0

8月1日,特朗普政府的新关税政策正式生效,税率从10%到41%不等,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,这一单边行动立刻引发全球震荡。其中,印度被征收25%关税并面临额外惩罚,加拿大税率飙升至35%,老挝、缅甸等国也被加征40%高关税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大陆未被纳入新关税清单,这种差异化对待背后藏着复杂考量,而政策本身的致命缺陷却被普遍忽视。

特朗普新关税正式生效,引起一片质疑和反对,对我国态度变了

美国(资料图)

一、新关税清单:分级征税与政治捆绑的双重逻辑

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构建了梯度分明的关税体系:叙利亚以41%居首,缅甸、老挝40%,加拿大35%,印度25%,越南20%,日本、韩国等多数国家15%,英国、巴西10%。未列明国家统一适用10%税率,转运规避者将被征收40%惩罚性关税,政策在7天内陆续生效。

这套体系绝非单纯的经济调节工具。对印度的25%关税,既源于2024年美印458亿美元的贸易逆差,也与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能源和军事装备直接挂钩。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两国年贸易额约1288亿美元,特朗普却指责印度关税"高得离谱",并将印俄关系与贸易谈判强行捆绑。农业领域争议更烈,美国觊觎印度14.38亿人口的农业市场,印度则以粮食安全为由坚决抵制,导致谈判陷入僵局。

加拿大35%的税率则直接关联外交决策——因加拿大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,特朗普威胁"将让贸易协议难以达成"。老挝、缅甸等最不发达国家虽与美贸易量有限,40%的高关税被专家解读为"迫使它们与中国划清界限"的政治信号,暴露了关税政策的霸权本质。

特朗普新关税正式生效,引起一片质疑和反对,对我国态度变了

展开全文

印度没能笑到最后(资料图)

二、各国承压与反弹:从经济震荡到战略裂痕

印度成为首轮冲击的重灾区。卢比汇率暴跌,股市开盘即跳水,经济学家预测2025-26年经济增速可能下降40个基点。服装、电信、珠宝等出口行业首当其冲,部分订单已开始向越南、印尼转移。反对党直指政府"外交失败",《印度时报》哀叹美印关系陷入"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糟糕时期",数十年构建的战略平衡被彻底打破。

加拿大的贸易谈判遇阻,其与美国的能源、农产品合作面临成本激增风险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规则层面:复旦大学林民旺指出,将地缘议题与贸易谈判捆绑"使局势复杂化",高盛警告政策不确定性会导致企业推迟投资,全球产业链稳定性遭严重冲击。

国际社会的批评声浪高涨。美印战略伙伴关系论坛成员马克·林斯科特坦言,印俄关系被强行纳入贸易框架"增添了全新维度",现有协议体系难以兼容。华侨大学胡麒牧直言,对老挝、缅甸的高关税"信号意义大于实质",却凸显美国"以霸权干预他国合作"的企图。

三、对华特殊处理:相互依存下的谨慎克制

与对其他国家的强硬形成反差,特朗普的新关税清单未涉及中国大陆。这一例外源于中美近期在瑞典的经贸谈判,虽未达成缓冲期协议,但双方均表乐观,特朗普称"即将达成公平协议"。

背后是深度的相互依存:中国掌控全球稀土产业链,对美国电子、汽车产业至关重要;美国芯片技术则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支撑。这种"互有筹码"的格局让美国投鼠忌器——中方早已明确表态"不屈服于关税霸凌",若强硬对抗,不仅会推高美国通胀,还可能影响俄乌冲突等全球议题走向。

美国财长贝森特透露,谈判涉及军事、安全、科技等多领域,远超经济范畴。这种复杂性迫使特朗普采取谨慎态度,避免重蹈"伤敌八百自损一千"的覆辙。

特朗普新关税正式生效,引起一片质疑和反对,对我国态度变了

特朗普(资料图)

四、被忽略的核心:单边主义难逆全球化大势
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看似精准,却忽视了一个根本事实: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已让单边主义失去生存土壤。

关税反噬效应初现:对印度加税将推高美国企业原材料成本,加拿大35%的税率可能加剧美国能源价格波动。安永专家警告,长期高关税会直接冲击印美传统强势贸易领域,最终损害美国自身市场供给。

新兴市场的合作韧性同样被低估。中国通过"一带一路"和RCEP与老挝、缅甸等国构建的产业链联系,绝非关税所能割裂。印度虽暂停购买俄油,但其"平衡俄美"的战略需求未变,长期妥协空间有限。

更关键的是对国际规则的破坏。印度在WTO起诉,加拿大明确拒绝妥协,各国对"关税霸凌"的抵制正在形成合力。特朗普试图以单边政策重塑贸易格局,却违背了全球化时代"互利共赢"的基本逻辑。

这场关税风暴终将证明: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,霸权式的单边行动注定难以持续,唯有回到多边协商轨道,才能真正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与繁荣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