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台湾称为“国家”?以色列犯下大忌,关键时刻,中方强烈谴责
据北晚在线消息,7月,以色列未来党议员窜访中国台湾地区,与台当局高层会面,返以后公然称台湾地区为“国家”,中方强烈谴责。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明确指出,该议员行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,破坏中以关系政治基础,已提出严正交涉,要求纠正错误、消除影响。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,台湾地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这是国际社会共识,也是中以建交公报明确内容。该议员的所作所为,显然与以色列政府立场相悖。
这名议员来自以色列未来党,该党是政坛主要反对党,主张世俗化,意识形态贴近美西方,领导人拉皮德曾担任总理。以色列国内政治斗争激烈,内塔尼亚胡政府常以对外军事行动延续政治生命。作为反对派,未来党难以在对外示强上与执政党竞争,便将目光投向台海,试图借窜台提升曝光度。同时,以方与台当局早有军事、经贸等领域勾连,此次窜访或为加强此类联系。
内塔尼亚胡(资料图)
部分以色列媒体在报道此事时,也将台湾地区称为“国家”。以色列媒体环境多元,但这样的表述并非用词不当,而是带有明显挑衅性。以色列不可能不清楚一个中国原则及台湾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性,这种行为显然是故意踩线。中方的回应,既是针对该议员,也是对以色列政治体系的提醒。政客可争斗,却不能拿中国核心利益当筹码;媒体有自由,却不能在一个中国原则上开玩笑。以色列地缘环境复杂,四面环敌,长期依赖美国支持。
经济上,以色列科技发达但高度依赖出口,中国是其在亚洲的重要贸易伙伴,双方在军事技术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。若因个别议员的政治表演导致中以关系倒退,对以色列而言得不偿失。台湾问题是中国红线,美国、日本都曾试探过,后果有目共睹。以色列议员此时“试水”,同样要承担相应后果。台当局近年来对各类窜访者都奉为上宾,此次赖清德、萧美琴出面接待,将其包装成“国际支持”,但这种所谓“支持”实则毫无价值。
展开全文
内塔尼亚胡(资料图)
以色列与美国关系密切,未来党此次举动,很难说没有受到美国默许或鼓励。在美西方眼中,台湾地区常被当作牵制中国的工具,而以色列此次成了“出头鸟”。但台海不是中东,绝非他国可以随意搅局之地。任何国家和势力触碰台湾地区这条红线,中方反击都不会含糊。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政客、媒体还是企业,挑战一个中国原则,都将付出代价。中国不主动挑衅,却也绝不退让,谁想在此问题上投机,最终只会自食恶果。
以色列此次事件并非孤立偶然,是国际政治乱象的一个缩影,是某些势力的又一次试探。但中国立场不会变,态度不会软,反制不会迟。这个世界可以谈合作、讲规则,却不能玩火、越界。内塔尼亚胡近期赴美访问,与特朗普会面时提及加沙停火谈判取得进展,一名以色列高级官员也表示双方或在一两周内达成协议。
赖清德(资料图)
但内塔尼亚胡在巴以问题上态度强硬,称不在乎巴勒斯坦是否为国家,引发争议。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认为应基于“两国方案”解决冲突,美国驻以大使则对巴勒斯坦建国持消极态度。内塔尼亚胡向特朗普赠送B-2轰炸机造型的“门柱圣卷”装饰盒,引发网友批评,认为这是对暴力的致敬。特朗普回赠签名棒球帽,两人互动背后,是以色列寻求美国支持的现实考量。
与此同时,也门胡塞武装击沉赴以船只,影响红海水道通航。中方呼吁维护航道安全,主张地区局势缓和,坚持客观公正立场,赢得国际社会尊重,不少船只悬挂五星红旗以求安全。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诸多行动,背后都有美国支持。如今却配合美国在涉台问题上搞小动作,与中国促成地区和平的努力形成鲜明对比。国际社会对孰是孰非看得清清楚楚,以色列的错误言行,不仅损害中以关系,也让自身形象蒙尘。
评论